1993年10月28日,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离休干部金冶、谭肇之、秦叔瑾、黄野松、黄亦凡5人联名所写,报告的内容很简单,他们一致提议解决粟裕冤案问题。
此时距离粟裕冤案已逝去了35年,距离粟裕去世,也已经9年,虽然粟裕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老部下,老战友们还在,人活一世,总是有感情的,出于对老首长的爱护和敬仰,5名老同志联名提议为粟裕,了却粟裕人生最大的一个憾事。
时任副主席的张震看到这份报告后,当即表示:时机确实已经到了,是该为粟裕冤案一事了。
在我军中,粟裕的名字是非常耀眼的,这一切都源于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华,被誉为”军神“的,曾高度评价粟裕,称他智深勇沉,很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如果说粟裕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的话,那么张震,则就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参谋长之一。
张震有如此的成就,其实都和粟裕离不开联系,能够说是粟裕给了他机会,造就了张震自己的军事传奇。
张震是湖南平江人,16岁参加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别看张震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除此之外,张震在打仗时,还有着一定的“谋略”
在参军的第四年,张震已经成长为了红军队伍中的营长,这天,张震奉命防守阵地,敌人距离我军只有四五百米远,如果双方射击,一定损失惨重,思来想去,张震决定派人前去做统战工作,尽管减少伤亡。
张震敢于这样做,则是由于当时参军的人,无论是队伍,还是红军,都是穷苦老百姓的孩子,因此,张震的出发点就是“穷苦人不打穷苦人。”
阵地对面的部队与我军商定,互不射击,如果敌人有督察队上来,双方就向天空开枪,隐瞒此事。
在张震的建议下,双方一直相处的很和谐,后来的一天,张震忽然听到对面有人大声说话:“红军兄弟们,你们辛苦了,我们来接防喽。”
这句突兀的话让张震心生疑惑,他认为这是对面兄弟给自己的暗示,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有急事发生,为此,张震赶忙向团部请求支援。
由于敌人兄弟事前暗示,张震此时率部做足了准备,双方激战的厉害,一番苦战后,我军终于消灭了所有爬上我军阵地的人,胜利之余,张震没忘了其他红军队伍的情况,当即率部前去支援。
没多久,部队首长黄克诚前来医院探望伤员,得知张震在前方的所作所为后,黄克诚很是高兴,他亲切地对张震说:“你在前线打仗不但勇敢,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小伙子了不起呀。”
正是由于黄克诚的重视,伤愈后,张震没有再返回原来的部队,而是获得了提拔,担任了第十团的作战参谋。
黄克诚的刻意提拔,也成为了张震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他开始了自己几十年的参谋生涯。
此后,张震屡屡表现优秀,1937年,他在党组织的推荐下,进入到了抗大学习,深造。
抗战全方面爆发后,张震来到新四军,继续做自己的参谋工作,在此期间,他以卓越,高效的工作上的能力得到了彭雪枫的认可。
当然了,张震有着绝佳的参谋能力,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张震的军事指挥能力,1944年,张震兼任新四军第4师第11旅旅长和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宿南战役等。
到了抗战胜利那天,张震参与领导创建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了全国19个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有此成就,不能说都是张震的功劳,但是能确定的是,在这其中,张震的功劳不小。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震被任命为了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担任此职务,张震也终于有了和粟裕见面的机会。
粟裕在我军的历史上,属于后来者居上,土地革命时期,他的表现并不亮眼,到了抗战时期,当粟裕先后指挥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后,他声名鹊起,逐渐名扬全军。
张震当时也在新四军工作,不过由于新四军分部较广,再加上两人没有在一支部队,因而他们自然没有相识的机会,不过,在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后,张震对粟裕已经有了最初的仰慕。
1946年,粟裕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作为第九纵队的司令员,张震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粟裕的麾下,不久,让张震更加高兴的一件事是,粟裕通知他,他要前往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汇报工作。
第一次见到粟裕,张震觉得粟裕和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并不符合,粟裕身材不高,衣着朴素,和蔼可亲,谈吐文雅,颇有儒将之风,在此之前,张震曾以为粟裕肯定是高大威武。
在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张震也切身感受到了粟裕的博学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粟裕也被张震精湛的参谋能力所折服,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指挥达到了巅峰,虽然他仅为三野的代司令员,毫无疑问,他确实是三野军事上的实际指挥人,在粟裕的指挥下,张震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孟良崮等战役。
1948年,成立东南野战军,准备渡江作战,粟裕被任命为了司令员,在粟裕的点名下,张震来到东南野战军,担任了参谋长。
这一切都让张震受宠若惊,粟裕却是完全认为张震能担当此任,从此,张震便成为了粟裕在军事指挥上的一个重要助手。
之后发生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只要有粟裕的地方,张震也必在其中。
1949年3月,张震被任命为三野参谋长,达到了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可以说这一切都和粟裕离不开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担任总参作战部部长,此时粟裕是副总参谋长,两人再次工作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刻。
1958年粟裕被错误批判,张震心里十分不解,此事也被他一直搁置在了心里。
1981年,粟裕病重,张震多次前来探望,粟裕去世后,出于对老首长的怀念,张震每次到粟裕的忌日,总会登门拜访探望。
1987年,是粟裕的八十大寿,张震专门前往粟裕的家乡参加粟裕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仪式上,张震发表谈话,追忆了老首长的音容笑貌,寄托了自己不尽的哀思。
1992年,张震本来想要退休,认为他还年轻,能再干一届,因而他升任了军委副主席。
一年后,5名老同志提议为粟裕,这也是压在张震心里的一件事,此时距离粟裕去世已逝去了9年,张震也认为到了该给粟裕的时机。
1994年,张震与两人联名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线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样的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