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19800900宝钢下马风波 [06]经济效益之疑

2025-01-21 新闻动态

  [01]头号工程波澜涌;[02]职工围堵指挥部;[03]骚动;[04]桩基位移;[05]爱国还是卖国;

  “别说什么成本不成本,冶金部负责同志在全国人代会上连工程的还本期都说不清楚,经济效益在哪里?” 一位职工不满地说。

  “什么?冶金部连还本期都说不清楚?冶金部不是明明白白地说13年就可以还本吗?” 另一位职工辩解说。

  其实,对宝钢经济效益,心中存疑。由于我当时的经济理论知识的匮乏(当时我们的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工程技术经济概念),真伪难辨,不敢妄言。

  宝钢工程的经济效果如何?它那宠大的投资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还本?这是全国人民都很关心的一件大事。

  冶金部负责同志在全国人代会上回答说:宝钢工程的经济效果是好的,它的投资经过十三年就可以还本。对这位负责同志的回答,大 家议论纷纷,不仅人大代表表示怀疑,许多了解情况的同志也是不大 相信的、但是,在人代会以后不久,冶金部一位副部长在宝钢指挥部 的一次会议上仍然坚持说,十三年还本是可能的。所以这位职工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人大代表和冶金部的主要分歧,是在计算宝钢工程的还本期时,要不 要考虑时间因素,也就是需要不要考虑投资的时间因素——即资金利息。根据建设武钢一米七的经验,由于施工问题,日本方和西德方的专家向我们索赔时是计算利息的。我认为一定要考虑,毕竟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费用。而冶金部的计算恰恰忽视了这个因素。

  冶金部的初步框算是:宝钢的总投资为227亿元,投产后每年的产值为49.5亿元,扣 除企业经营和折旧费用后,每年为国家创造的利润为17.5亿元,因此,宝钢的还本期为:T= k / m = 227 / 17.5 = 12.97 (13年)

  很显然,这种算法是不完整的,结论是令人质疑的,且不说宝钢的总 投资 227 亿元能否打住,也不说投产后的产值和利润是否偏高, 虽然在这两方面许多同志也是有看法的。这里主要要指出的是,这种算法完全忽视了投资经济效果计算中的时间因素,也即完全忽视了宝钢在建设期间和投资之后必须为它花化去的投资交付利息。

  大家知道, 一个工程的投资,最终都是以价值形态即以货币资金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而在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下,任何货币资金都有 时间价值。 一个部门多占了国家的投资就要影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借用外国货款更要逐年付息,货币资金的价值是跟着时间指数 而改变的。假设现有资金为 K,年平均利率为 i,则七年后的本利和 S = k ( 1 + i ) t , 或 k = s ( 1 + i ) - t 。 例 如 , 现 有 资 金 1 亿 元 ,年平均利率为10 %,则五年后的本利和即达:s = (1+0.1)5=1.61亿,反过来,五年后的1亿元仅相当于现有资金的 k=1(1+0.1) -5=0.62亿元。(这在今天慢慢的变成了常识,但是在1980年,大家转不过这个弯,毕竟30来年的计划经济是没这个慨念的。)

  从上面这个简单例子就能够正常的看到,时间因素对资金价值的变化起 着多么望要的作用。时间越长,利率越高,影响就越大。宝钢工程的 投资主要是从外国借来的,利息是不低的,建设的工期也不会短,因 此,在计算投资的经济效果和还本期时,能不考虑时间因素吗?十三年真的能还本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这个问题。

  上面已经提到,宝钢工程的投资主要是从外国借贷的,根据合同规定,年利率为7.25%,因此,当宝钢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创造的利润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只有在利润中扣去利息之后才能还本。因此,计算宝钢投资的实际还本期公式不是T=K/m,而是该应利用“逐年利润贴现值偿还法”。这种方法既考虑还本,又计及付息,这样计算出的还本期才是真正的还本期。它的公式为:Ts = (-lg (1- ( k.i /m))) / (lg (1+i)) 。

  式中:Ts——实际还本期,k——工程总投资,i——年平均利率,m ——年平均利润。

  这就是说,宝钢庞大投资的实际还本期不是13年,而是40年。 也许有人会问:宝钢投资的还本期真有这样长吗?是这样长。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宝钢的资金利润率太低,根据冶金部的计算,仅仅为 m/k=17.5/227=7.6 %,而宝钢借外债的利率为7.25%,两者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企业创造的利润,扣除付息之外所剩已经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还本期能够不长吗?

  这里还必须指出,如果考虑企业在创造利润时,除掉依靠由工程 投资转化成的固定资金外,企业还必须有流动资金,在投产之前的 建设期间企业不创造利润却慢慢的开始交付利息等因素,则投资的还本期比四十年可能还要稍为长些。但投资的还本期长达四十年己足够可以说 明,宝钢庞大投资的经济效果,是不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怀疑是有根据的。

  那末,冶金部在计算还本期时为啥不考虑时间因素呢?为什么两位部长坚持十三年可以还本呢?这值得大家深思。这是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投资政策有关的。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一直由国家财政无无偿拨款,企业建成之后,不还本也不付息。这种习惯做法和思维方法也影响到宝钢,所以连合同上明明写着每年交付7.25%的利息,他们也可以视而不见的。这种拨款制度不改变,投资的经济效果是提不高的。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能够正常的看到,有些部门和企业争投资、争设备非常积极, 但却很少研究投资和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经济效果。这种大少爷式的败家子作风,实在是建设四化的大敌。广大人民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宝贵资金,却被他们成万亿地浪费掉,这种蠢事再也不应该继续下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通过人大的质询和对宝钢工程的这次讨论,既促进宝钢工程本身的建设,又能推动今后大型项目甚至整个基本建设的改革,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宝钢建设的一个贡献。

  对宝钢本身来说,不能光看到设备先进的一面,更应该认真考虑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在目前应该千方百计节约投资,节约外汇,至少不要再使总投资突破227亿元。投产后则要大力减少相关成本,提高资金利润率。计算表明,资金利润率每提高1%,还本期就可以缩短几年,当资金利润率达到12%时,投资还本期就可以降到十三年。

  对整个基本建设来说,今后应加强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宝钢的经验说明,现代化的工业建设,特别是大型工程的 建设,从资源利用、厂址布局、设备选择到产品营销售卖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经济问题。

  如果我们在动工之前,没有详细地制定一个科学的建设方案,没有在技术上经过认真周密的研究,没有在经济上进行充分深入的论证,就匆匆忙忙拍板定案,就会给以后的施工和生产带来许多很难来想象的困难和被动,就会给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没有办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实际工作已经迫切要求,在确定基建项目之前,必须 认真做好项目的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应该把这项工作明确规定为基本建设的法定程序,没有项目的技术经济研究和论证报告,就不能审批项目的计划,更不准匆匆进行实施工程和建设。以上内容参考了《上海管理科学》1980年第二期《金 尚:试 析 宝 钢 工 程 的 还 本 期》一文。

  “宝钢,下马,已无悬念!”声音虽低沉却有张力,他是谁?我在脑子里仔细搜寻。

  “张工?我想起来了,他是指挥部计划处的,原来在五公司,很早就调到总公司,和我们公司计划预算领域里的陈志荣、华南山、顾金海……一样,上海人,解放前在营造厂工作过,有实践经验,懂得资本运营,在经济上和预算专业方面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首当其冲的是投资。300亿元,有没有测算过今后的收益,多少年可以收回投资?为何需要全部从日本进口设备,甚至包括不少国内可以生产的设备?听说新日铁并没有给宝钢最先进的技术,300亿元是不是打了水漂?” 张工连珠炮似的,每个问题都当当作响……

  “说到经济效益,现在还有许多设备堆在大件码头的露天,风吹雨淋,损失的不也是花花的票子,不也是成本!” 我大声招呼: “我们二队的,也累了一天饿了一天,食堂今晚包了饺子,大家回去吃饺子,明天我们上班,抓时间,赶进度,把仓库抢建起来,让机器设备也有个避雨的场所,也算是为宝钢的经济效益,做份我们的贡献。……二队的……跟我走……”

  随着夜幕的降临,围堵指挥部二队的职工跟着我,其他单位的职工见状也逐渐散去。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经济是基础,张工所言,我还是赞成的。不过我更担心的还是桩的位移。因为在宝钢上马下马之争的诸多因素之中,桩的位移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如果桩的位移果真的会使宝钢滑移到黄浦江里去,那么,投资和效益何在?宝钢的建设,也必然下马!

  (不过,冶金人,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学习先进的技术,掌握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地缩短了投资回收期,那是后话。且见以后的文章表述。)

  今日时光最为珍, 把握此刻勿虚行。 健康身心乐自在, 享受当下喜盈门。 愿君天天都如意, 幸福时光永留存, 珍惜今朝心欢畅, 美好未来定无垠。

  朴实的文字记录老百姓自己真实经历的故事。 生活用心灵体验,或许凡俗但真实,或许平庸但诚挚。

最新动态

READ MORE